过敏性咳嗽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过敏原刺激引发长期慢性咳嗽,病因有过敏原刺激及遗传因素,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刺激性干咳且夜间或凌晨加重、运动及接触过敏原易发作,部分伴过敏症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需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鉴别,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儿童需特避易过敏物并选安全用药,过敏体质人群要密切监测过敏原等。
一、定义
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气道高反应性及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由过敏原刺激引发气道炎症导致长期慢性咳嗽。
二、病因
1.过敏原刺激: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皮屑、霉菌孢子等,接触此类过敏原可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引发气道炎症进而导致咳嗽。
2.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史(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个体患过敏性咳嗽的风险可能增加,因遗传易感性使机体更易对过敏原产生异常免疫应答。
三、临床表现
1.咳嗽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慢性刺激性干咳,咳嗽持续时间通常≥8周,夜间或凌晨咳嗽往往加重,运动、接触过敏原后咳嗽易发作。
2.伴随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过敏相关症状,如鼻痒、打喷嚏、眼痒等,但一般无明显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发作时的呼吸困难表现。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等)、家族过敏史,以及咳嗽的发作规律(如夜间/凌晨发作、接触特定环境后发作等)。
2.肺功能检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若结果呈阳性提示气道存在高反应性;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测定可辅助评估气道通气功能变化。
3.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患者对何种过敏原过敏,有助于针对性规避过敏原。
五、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多因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咳嗽,常伴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因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引起咳嗽,常伴随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
六、治疗原则
1.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基础措施,如室内定期清洁、使用防螨寝具、避免接触宠物等,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可降低咳嗽发作频率。
2.非药物干预: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度适宜,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助于改善气道状态。
3.药物治疗: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等药物,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遵循临床指南规范用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过敏性咳嗽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儿童易过敏的物质,如毛绒玩具等,用药时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非药物干预及合适的儿童专用药物剂型,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过敏体质人群:此类人群应更密切监测过敏原,严格执行规避过敏原的措施,定期复诊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呼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