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经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等人群的肺部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原体感染后黏附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致免疫反应引发炎症,症状有发热多中等度热可持数周、刺激性干咳且可能久伴全身症状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可正常或轻度异常,支原体抗体检测IgM阳性为重要依据,影像学X线见多种形态浸润影CT更清晰,治疗主要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并对症支持,儿童需密切观察避免滥用抗生素,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用药谨慎,免疫力低下人群需综合制定方案。
一、定义
肺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吸入后,黏附并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肺部炎症。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儿童和青少年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其生活学习中密切接触易造成传播。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发热:多为中等度热,体温可波动于38℃左右,发热可持续2-3周,部分患者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咳嗽较为剧烈,有时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咳嗽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便体温恢复正常后仍可能存在咳嗽。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中耳炎等肺外表现。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轻度增高。
支原体抗体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感染后1周左右即可出现阳性,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见,也可呈间质性改变等。
胸部CT:相较于X线,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但需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选择药物。同时,需注意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或合理选用退热措施(非药物优先原则),咳嗽明显时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等,但儿童需谨慎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感染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滥用抗生素,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多饮水等,若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感染肺支原体肺炎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关注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用药时需谨慎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加强病情监测。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感染肺支原体肺炎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免疫状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加强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