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经飞沫传播,临床表现有中高热、刺激性干咳及全身症状,诊断靠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支持,多数预后好少数有并发症,婴幼儿症状不典型用药慎,有基础病儿童病情进展快需加强监测,感染儿童要保证休息、空气流通、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
一、定义与病原体特性
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儿童肺部炎症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婴幼儿感染也有增多趋势。
二、临床表现特征
1.发热表现:多为中高热,体温可波动在38℃~39℃甚至更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部分儿童发热可持续1~3周。2.咳嗽特点: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咳嗽较为顽固,有的儿童夜间及晨起时咳嗽症状可能加重,咳嗽程度轻重不等,严重时可影响儿童睡眠和日常生活。3.全身症状:可能伴有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表现,少数儿童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诊断依据要点
1.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如支原体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开始升高,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依据;还可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病原体感染。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影,影像学表现多样,可为单侧或双侧肺部的斑片状阴影、大片状阴影等,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肺门阴影增浓等情况。
四、治疗基本原则
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阿奇霉素等,通过抑制肺炎支原体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儿童病情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或合理使用退热药物(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咳嗽明显时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合儿童的药物)。
五、预后情况分析
多数儿童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在治疗1~2周后症状逐渐缓解,肺部影像学改变也会逐渐吸收。但少数儿童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肺不张、胸腔积液、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还有极少数可能出现肺外表现,如累及心血管系统引起心肌炎、累及神经系统出现脑膜炎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群体:婴幼儿感染支原体肺炎时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增快、精神萎靡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呼吸频率、面色、精神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于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格外谨慎,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2.有基础病史儿童: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3.生活方式方面:感染支原体肺炎的儿童需保证充足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饮食上应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儿童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