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是累及肺间质等的弥漫性疾病,病理特征为肺间质炎症且常呈坏死性病变,病因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环境、药物因素,临床表现早期不显著,随病情进展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发绀等,分类包括特发性、结缔组织病相关、药物性、过敏性,诊断检查靠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肺活检,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及对症支持,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及时明确感染病原且用药谨慎,老年人治疗要谨慎评估药物风险及氧浓度,自身免疫病患者需兼顾自身免疫病控制及调整治疗方案。
一、病因情况
1.感染因素:病毒(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支原体等感染可引发间质性肺炎,病原体入侵肺组织后,激发免疫反应导致肺间质炎症。
2.自身免疫性因素:像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病可继发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肺间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3.环境因素:长期吸入无机粉尘(例如石棉)、有机粉尘(比如霉草尘)等,这些粉尘颗粒沉积在肺间质,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间质性肺炎。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胺碘酮、博来霉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诱发间质性肺炎,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毒性作用或引发免疫异常等机制损伤肺间质。
二、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可能不显著,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干咳,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发绀等缺氧表现,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
三、分类情况
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病因多不明确,主要累及肺间质出现纤维化等病变。
2.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病相关,是结缔组织病在肺部的表现之一。
3.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由药物诱发引起的肺间质炎症病变。
4.过敏性肺炎:因接触过敏原(如特定的有机粉尘等)引发的免疫介导的肺间质炎症。
四、诊断检查
1.胸部高分辨率CT:可发现网格影、蜂窝肺等间质性改变,有助于初步判断间质性肺炎的病变情况。
2.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肺活量下降等,能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异常。
3.肺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肺间质病变的性质等。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若为感染因素引起,进行相应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病相关者采取免疫抑制治疗等控制自身免疫反应;避免接触环境中的有害粉尘等。
2.对症支持治疗:给予氧疗改善呼吸困难,对于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间质性肺炎多与感染等因素相关,需及时明确感染病原并针对性处理,由于儿童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用药需谨慎评估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患间质性肺炎时,其心肺功能储备差,治疗中要更谨慎评估药物风险,注意氧疗时合适氧浓度的选择,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变化。
3.自身免疫病患者:有自身免疫病基础的患者在治疗间质性肺炎时,要兼顾自身免疫病的控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不良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