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肝脏炎症持续超六个月由病毒、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病因分病毒性、药物或毒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临床表现有非特异性症状及病情较重时的体征表现,诊断靠病史采集、实验室(肝功能、病毒学、自身抗体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病毒性用抗病毒等,药物性停可疑药,酒精性戒酒,自身免疫性用免疫抑制剂)和一般治疗(休息、合理饮食等),特殊人群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孕妇综合评估并谨慎用抗病毒药,老年需注意药物对肝脏负担及监测。
一、定义
慢性肝炎是肝脏发生的炎症持续6个月以上的疾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如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均可导致肝脏长期炎症损伤。
二、病因分类
1.病毒性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常见病因,病毒持续在体内复制,引发肝脏慢性炎症。
2.药物或毒物性: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抗结核药等)或接触有毒物质,可损伤肝细胞,导致慢性肝炎。
3.酒精性: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毒害肝细胞,引起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等。
4.自身免疫性: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引发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三、临床表现
1.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隐痛等表现,症状轻重不一。
2.体征表现: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肝脏可能肿大,质地偏硬;长期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脾大等体征。
四、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询问是否有病毒感染史、药物接触史、饮酒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等。
病毒学检测:HBV-DNA、HCV-RNA等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检测到相关自身抗体。
3.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等可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变化,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病毒性肝炎:如HBV感染有适应证时可采用抗病毒药物(如核苷类似物等)治疗;HCV感染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需停用相关可疑药物;酒精性肝病:需严格戒酒。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2.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避免劳累、饮酒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慢性肝炎时,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规范治疗,因儿童肝脏代谢等功能尚不完善,治疗需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
2.孕妇患者:孕妇患慢性肝炎需综合评估病情对自身及胎儿的影响,部分抗病毒药物在孕期使用需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进行管理。
3.老年患者: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对药物代谢能力减弱,治疗时需注意药物对肝脏的潜在负担,用药需更谨慎,密切监测肝功能及全身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