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是具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等症状,病因含遗传及环境因素如过敏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临床表现有差异,诊断依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与药物治疗,预防需避免诱因、定期随访,特殊人群要家长学正确护理方法等。
一、定义
儿童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多在夜间及清晨发作或加剧,可随年龄增长部分缓解。
二、病因
1.遗传因素:若父母患哮喘,儿童发病风险增高,遗传因素通过影响气道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起作用。2.环境因素:
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霉菌等,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常见因素,接触后易引发气道炎症反应。
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外空气污染,如PM2.5、汽车尾气等可刺激气道,增加哮喘发作风险。
呼吸道感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诱发哮喘发作。
三、临床表现
1.不同年龄表现差异:
婴幼儿: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呼气性喘鸣等,多与病毒感染相关。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发作时可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可伴有咳嗽,症状常在运动、接触过敏原后加重。
四、诊断
1.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等有关。2.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可逆性,若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反应性,激发试验阳性支持哮喘诊断。3.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有助于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定期清洁家居、使用防螨寝具、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灰尘、霉菌等,避免被动吸烟。2.药物治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是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核心药物,通过局部抗炎作用减轻气道炎症。
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为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可迅速舒张气道平滑肌。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可减轻气道炎症,适用于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及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儿童。
六、预防
1.避免诱发因素:严格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注意气候变化时的保暖,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2.定期随访:定期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儿童哮喘得到良好控制,关注生长发育状况。
七、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哮喘患者需特别注意家长应学习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如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等,以确保药物有效吸入。同时,关注儿童生长发育,长期哮喘可能影响肺功能及身体发育,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药物或治疗方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患儿舒适度为用药标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