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起病急骤病情轻重不一,常见病因有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外伤等,症状为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等,诊断靠血液血清淀粉酶等升高及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多采取支持治疗严重时手术,慢性针对病因处理及胰腺功能不全,儿童患胰腺炎病情变化快需遵儿科用药原则,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孕妇治疗需兼顾胎儿情况选择影响小方案。
一、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胰腺中的消化酶被激活后,自身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分类
(一)急性胰腺炎
多起病急骤,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预后较好;重者可出现胰腺坏死、出血等,病死率较高。
(二)慢性胰腺炎
常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等因素迁延而成,胰腺组织呈慢性进行性破坏,可伴有胰腺功能不全。
三、病因
(一)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
1.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道感染等,胆道炎症时,细菌等可逆行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炎症。
2.酗酒: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激活胰酶致病。
3.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可影响胰腺的脂肪代谢,诱发急性胰腺炎。
4.外伤:腹部外伤等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引发炎症。
(二)慢性胰腺炎常见病因
多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长期酗酒、胆道疾病等迁延发展而来。
四、症状
(一)急性胰腺炎
主要表现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表现。
(二)慢性胰腺炎
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可伴有消瘦、脂肪泻(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等,后期可能出现糖尿病等并发症。
五、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升高,这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还可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胰腺形态、有无坏死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
六、治疗
急性胰腺炎
多采取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抑制胰液分泌等,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慢性胰腺炎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戒酒、治疗胆道疾病等,同时针对胰腺功能不全进行相应治疗,如补充胰酶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胰腺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因儿童用药有其特殊性,应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胰腺炎可能加重基础疾病,需格外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警惕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变化。
(三)孕妇
孕妇发生胰腺炎较为复杂,需综合考虑胎儿情况及孕妇病情,治疗时要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母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