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致出血,儿童急性起病常伴发热、成人多慢性起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等;过敏性紫癜属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由感染等诱发,表现为皮肤紫癜等伴其他症状,诊断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治疗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般、药物等治疗,过敏性紫癜需去除诱因、药物等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成人及有特殊病史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直径3~5mm称紫癜,<2mm为瘀点,>5mm为瘀斑;出血性皮疹是皮肤呈现带出血倾向的皮疹表现。分类如下: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致出血,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儿童急性起病常伴发热,成人多为慢性起病;
2.过敏性紫癜:属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由感染、食物、药物等诱发,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等。
二、临床表现特点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现瘀点、瘀斑,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黏膜出血,严重时内脏出血;儿童急性型起病急、出血重,成人慢性型起病隐匿、出血轻。
2.过敏性紫癜:皮肤紫癜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批出现,可伴腹痛(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便血等)、关节痛(累及膝、踝等大关节,伴肿胀)、肾受累时现血尿、蛋白尿等。
三、诊断方法
1.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
2.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一般正常,过敏性紫癜凝血功能正常,可通过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辅助诊断。
3.免疫学检查:过敏性紫癜可检出血清IgA升高,自身抗体检查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
4.影像学检查:内脏出血或肾受累时,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般治疗:嘱患者休息、避外伤防出血;
药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糖皮质激素等,儿童患者需慎用,优先安全方案;
其他治疗:难治性者可考虑脾切除等。
2.过敏性紫癜:
去除诱因:避免接触致敏物,积极治感染等;
药物治疗: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腹痛、关节痛等对症处理,肾受累时可能加用免疫抑制剂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急性型需格外关注出血情况,治疗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案;过敏性紫癜儿童要密切监测肾受累情况,因儿童肾损害可能影响长期健康,且需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发育的药物。
2.成人:成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需长期管理,注意药物副作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过敏性紫癜成人要重视诱因排查,如工作环境、饮食等因素对病情复发的影响,定期监测尿常规等评估肾功。
3.特殊病史人群:有出血性疾病既往史者,患紫癜和出血性皮疹时需更严格监测凝血功能,选择治疗方案时避免加重出血风险的药物;有过敏史者患过敏性紫癜时,需详细询问过敏史以精准避免致敏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