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真菌致敏相关的哮喘是吸入或接触真菌抗原后引发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致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流受限,发病机制包括免疫反应介导(真菌抗原激活Th2型免疫应答致相关反应引发发作)及气道炎症持续(真菌刺激致炎症细胞浸润等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等症状且有个体差异,诊断靠真菌变应原检测、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是避免接触真菌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意生活环境清洁干燥,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人要严格避免接触真菌环境并注意相关问题。
一、与真菌有关的哮喘定义与真菌致敏相关的哮喘,是因吸入或接触真菌抗原后引发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流受限。
二、发病机制1.免疫反应介导真菌抗原进入机体后,激活Th2型免疫应答,促使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真菌抗原时,触发脱颗粒等反应,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及黏膜水肿,导致哮喘发作。2.气道炎症持续真菌持续刺激下,气道内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持续浸润,气道上皮受损,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状态,使得哮喘症状反复或持续存在。
三、临床表现1.症状特点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接触真菌环境(如潮湿霉菌滋生的室内环境、真菌培养实验室等)后发作或加重,夜间及凌晨症状相对明显。2.个体差异不同个体表现可能不同,部分患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能伴有流涕、鼻塞等过敏相关症状。
四、诊断方法1.真菌变应原检测采用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检测患者对常见真菌(如曲霉、青霉等)的特异性抗体,若结果阳性提示存在真菌致敏。2.肺功能检查发作期可出现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一秒率)等指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3.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胸部CT可能显示气道壁增厚、黏液嵌塞等改变,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五、治疗原则1.避免接触真菌减少暴露于真菌污染的环境,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定期清洁可能滋生真菌的区域(如卫生间、地下室等)。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气道炎症)、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缓解喘息症状)等,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型。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易受真菌致敏影响,需特别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清洁干燥,避免接触发霉的玩具、书籍等,若发生哮喘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环境控制病情。2.孕妇孕妇患与真菌有关的哮喘时,使用药物需谨慎,应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以环境控制为基础,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对安全的药物。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接触真菌后哮喘发作可能加重基础疾病负担,需更加严格避免接触真菌环境,定期监测肺功能,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