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是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与纤维化致支气管变形持久扩张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因包括童年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发育缺损与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病理生理是病变部位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积聚、不可逆扩张并影响通气引流,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慢性感染中毒症状,诊断靠高分辨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改善气流受限、清除气道分泌物、外科干预、治疗基础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预防童年感染,老年要管理合并症,妊娠女性用药谨慎,有基础病或免疫低下者强化防控。
一、定义
支气管扩张是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发生慢性化脓性炎症与纤维化,致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遭破坏,进而引发支气管变形且持久扩张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二、病因
1.童年呼吸道感染:童年时期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易损伤支气管黏膜,后续反复感染可促使支气管扩张发生,此为最常见病因。
2.先天性发育缺损与遗传因素: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纤毛功能异常等遗传或先天发育问题,可引发支气管扩张;部分免疫缺陷疾病患者也易出现该病症。
3.其他因素:异物吸入导致反复气道阻塞、反复肺部感染等情况,也可能诱发支气管扩张。
三、病理生理
病变部位的支气管黏膜呈现充血、水肿状态,分泌物积聚,支气管出现不可逆扩张,反复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支气管的破坏,影响气道的正常通气与引流功能。
四、临床表现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痰量与体位改变相关,晨起及晚间卧床时痰量较多,痰液多呈脓性。
2.反复咯血: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咯血量可多可少。
3.反复肺部感染: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且迁延不愈。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1.胸部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依据,可见支气管柱状扩张或囊状改变。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支气管内导致扩张的异物、肿瘤、狭窄等因素。
六、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依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改善气流受限: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改善气道气流受限情况。
3.清除气道分泌物:通过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使用祛痰剂等方式清除气道分泌物。
4.外科干预:对于反复大咯血、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或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5.治疗基础疾病:针对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等进行相应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重视童年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时治疗相关疾病,避免因童年感染迁延引发支气管扩张,日常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老年患者:需注重合并症的管理,积极控制慢性病,预防反复感染加重病情,定期进行肺部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妊娠女性患者: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母婴状况。
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免疫低下患者:要强化感染防控措施,如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等,定期就医监测病情,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