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有上腹痛综合征相关症状(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上腹部烧灼感进食后有变化及相关人群和机制)和餐后不适综合征相关症状(餐后饱胀老年易患、早饱感与精神压力大等有关及机制),还伴有恶心、呕吐(与胃肠动力紊乱有关)、嗳气(与胃肠道动力异常等有关)等其他伴随症状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
(一)上腹痛综合征相关症状
1.上腹部疼痛
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可能相对不典型,可能表现为腹部不适、哭闹等情况。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病史方面,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史的人群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的风险可能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有关,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电活动异常以及胃排空延迟等情况,这些因素可导致上腹部疼痛症状的出现。
2.上腹部烧灼感
患者可感觉上腹部有灼热样不适感,这种症状在进食后可能会有变化,例如进食某些刺激性食物后可能会加重。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或者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上腹部烧灼感的症状。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等有关,胃酸反流至食管可引起烧灼感,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往往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等情况,使得胃酸更容易反流。
(二)餐后不适综合征相关症状
1.餐后饱胀
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腹部饱胀不适,感觉食物在胃内难以消化。在年龄因素上,老年人群由于胃肠道蠕动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餐后饱胀的症状。性别差异不突出,但有胃肠手术病史的人群,其胃肠动力受到影响,餐后饱胀的发生率可能升高。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排空,导致餐后饱胀感。
2.早饱感
患者进食量较正常减少就出现饱足感,不能完成正常的进食量。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进而更容易出现早饱感。从神经调节角度来看,精神因素可通过影响胃肠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早饱感的发生,例如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过程。
二、其他伴随症状
(一)恶心、呕吐
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对于儿童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有晕车史等前庭功能相关病史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伴随症状。其发生与胃肠道动力紊乱有关,当胃排空延迟时,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严重时导致呕吐。
(二)嗳气
患者会频繁出现嗳气现象,呼出胃内气体。在年龄方面,青少年人群如果长期饮食不规律,也可能出现频繁嗳气的情况。生活方式中,经常吞咽过多空气(如进食过快、嚼口香糖等)可导致嗳气增多。从胃肠道功能角度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内气体积聚的情况,气体排出不畅就会通过嗳气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与胃肠道动力异常以及气体调节机制紊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