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银屑病)与脂溢性皮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好发人群及治疗原则上有不同特点。牛皮癣病因是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致免疫介导发病,表现为特定皮疹形态、病程慢性易复发,好发于各年龄青壮年;治疗综合多因素,需长期管理。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等有关,皮疹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慢性易复发,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新生儿摇篮帽、成年男性多);治疗去脂消炎等,外用相关制剂并调整生活方式
一、病因方面
牛皮癣(银屑病):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免疫介导是其主要发病机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牛皮癣的发生发展过程,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约有3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环境因素如感染(链球菌感染等)、精神紧张、外伤、手术、妊娠、吸烟、酗酒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与感染有关,马拉色菌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部分患者有家族易感性;此外,神经功能紊乱、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饮食)、维生素B族缺乏、酗酒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
二、临床表现方面
牛皮癣:
皮疹形态: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周围有炎性红晕,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这是牛皮癣较特征性的表现,皮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如肘部、膝部等。
病程特点:病程慢性,易复发,有的患者病情可长期迁延不愈,部分患者有冬重夏轻的倾向。
脂溢性皮炎:
皮疹形态: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眉弓、鼻唇沟等)、胸背部等,典型皮疹为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可表现为头皮弥漫性红斑、脱屑,严重时可伴有渗出、厚痂,甚至影响毛发的生长,导致毛发稀疏、脱落。
病程特点: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一般病情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在特定诱因下(如饮食不当、熬夜等)可复发。
三、好发人群方面
牛皮癣: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成年人及新生儿,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又称为摇篮帽,成年人中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皮脂腺分泌较为旺盛有关。
四、治疗原则方面(仅提及治疗相关方向,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牛皮癣: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部位、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等)、光疗(如紫外线光疗)、系统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减缓发展进程、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易复发的特点,需要长期管理。
脂溢性皮炎: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外用药物主要是使用含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等)、糖皮质激素的制剂来减轻炎症和瘙痒,对于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可使用含有酮康唑等成分的洗发水洗头,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清淡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