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因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等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分急慢性,病因包括胆囊结石梗阻致胆汁淤积发炎、肠道细菌逆行等感染及创伤等其他因素,急性多突发右上腹剧烈绞痛等症状,慢性表现为右上腹隐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及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有禁食等一般治疗、用抗生素抗感染、严重时手术,慢性需低脂高纤维饮食等调整及用利胆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少发与胆道蛔虫等有关诊断选超声且优先非手术,孕妇权衡药物影响优先非手术严重时选影响小的手术,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常合并基础病需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一、定义
胆囊炎是因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等因素引发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两种类型。
二、病因
1.胆囊结石梗阻: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时,会阻碍胆汁排出,胆汁淤积刺激胆囊黏膜,引发炎症,此为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
2.细菌感染:肠道内的细菌可经胆道逆行侵入胆囊,或经血液循环、淋巴途径到达胆囊,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细菌感染可诱发胆囊炎。
3.其他因素:创伤、胰液反流等也可能导致胆囊炎症发生,此外,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会增加胆囊炎的发病风险。
三、分类及表现
(一)急性胆囊炎
多突发右上腹剧烈绞痛或胀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查体时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墨菲征阳性。
(二)慢性胆囊炎
症状相对隐匿,可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饱胀不适,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嗳气、反酸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上腹有无压痛、反跳痛及墨菲征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等情况;CT或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评估胆囊病变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胆囊炎
1.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2.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菌素类等。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二)慢性胆囊炎
1.饮食调整:建议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胆囊炎发作诱因。
2.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改善症状,如熊去氧胆酸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因素有关。诊断时需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为首选,治疗上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若需手术应充分评估手术风险,避免低龄儿童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二)孕妇
孕妇患胆囊炎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症状严重需手术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及时机。
(三)老年人
老年人胆囊炎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