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与紫癜均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前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等,靠结合病史等诊断用避过敏原等治疗,后者有皮肤等表现靠典型表现等诊断用卧床休息等治疗,儿童用药需安全且监测病情,成人用激素等药需谨慎并注意生活方式,两者治疗均有大量循证依据支撑。
一、过敏性咳嗽与紫癜的关联机制
过敏性咳嗽与紫癜均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过敏性咳嗽多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发气道免疫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出现慢性咳嗽症状;而紫癜中的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导致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两者均涉及Th1/Th2细胞失衡等免疫调节紊乱机制,过敏原刺激可同时或先后诱发两类疾病的免疫异常。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一)过敏性咳嗽
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可伴有咽痒,常因接触过敏原(如冷空气、特定食物等)诱发或加重,肺功能检查可见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二)紫癜(以过敏性紫癜为例)
皮肤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分布的瘀点、瘀斑,可伴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等。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尿潜血、蛋白等可能异常。
三、诊断要点
(一)过敏性咳嗽
需结合详细病史(过敏原接触史、家族过敏史)、胸部影像学(多无异常)、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测定)及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综合诊断。
(二)紫癜
依据典型皮肤紫癜表现,结合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等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紫癜性疾病,必要时行肾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肾脏受累情况。
四、治疗原则
(一)过敏性咳嗽
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缓解症状,病情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紫癜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芦丁等),有严重关节痛、腹痛或肾损害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联用免疫抑制剂。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过敏性咳嗽或紫癜时,需特别注意药物选择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儿童专用剂型的抗组胺药。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病情变化较快,需定期复诊评估。
(二)成人
成人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需谨慎,需权衡治疗收益与基础病加重风险。此外,成人应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过敏性咳嗽患者需严格规避已知过敏原,紫癜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出血症状。
六、循证依据支撑
过敏性咳嗽的抗组胺治疗及紫癜的抗过敏、改善血管通透性治疗均有大量临床研究支持,例如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抗组胺药物可有效缓解过敏性咳嗽症状,而糖皮质激素在紫癜急性期的应用通过多项队列研究验证其对控制炎症反应的有效性。肾脏受累的紫癜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方案也基于大规模临床观察确定其临床获益与风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