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因血管壁结构功能或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致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分血小板减少性(皮肤有散在瘀点瘀斑、血小板低、可伴出血)和过敏性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对称分布紫红色丘疹、伴多症状、与感染食物药物等过敏相关);皮肤过敏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引发异常免疫反应,表现红斑丘疹伴瘙痒、有接触史;紫癜病因涉血小板生成破坏等或感染食物药物过敏,皮肤过敏因接触过敏原;紫癜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性有血小板低等,过敏性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皮肤过敏可查过敏原及IgE高;儿童紫癜需密切观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避免剧烈运动,女性皮肤过敏多注意护肤品选择,特殊病史人群要注意相关情况。
一、定义差异
紫癜是因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导致红细胞自血管内渗出至皮肤、黏膜下形成的瘀点或瘀斑,其发生与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等相关;皮肤过敏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异常免疫反应,由免疫系统对原本无危害的物质过度反应所致。
二、临床表现区别
1.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大小不等,可无瘙痒,严重时可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血小板计数常低于正常范围。
过敏性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对称分布,初起为紫红色丘疹,压之不褪色,可伴腹痛、关节痛、血尿等,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与感染、食物、药物等过敏因素相关。
2.皮肤过敏: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多压之褪色,有明确接触过敏原史,如接触花粉后出现面部红斑瘙痒、食用海鲜后全身出现风团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固定好发人群。
三、病因不同
1.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分布异常等导致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皮肤出血。
过敏性紫癜: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如鱼虾、蛋类)、药物(如抗生素)等过敏因素有关,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症、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紫癜。
2.皮肤过敏:主要由接触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牛奶、花生)、化妆品等,个体免疫状态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
四、实验室检查差异
1.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功能检查可能有异常,如凝血时间等指标变化。
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多呈阳性,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部分患者尿常规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2.皮肤过敏:可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常升高,提示过敏状态。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过敏性紫癜较为常见,需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关节痛、血尿等并发症,及时就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出血。
女性:女性接触化妆品等过敏原导致皮肤过敏的情况较多,日常应注意护肤品选择,出现皮肤过敏时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特殊病史人群: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发生紫癜需警惕病情复发或加重,皮肤过敏患者若有明确药物过敏史,就医时需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再次接触致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