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贮积和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涵盖相关病症,病因有代谢、生活方式、遗传易感性因素;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有非特异性表现进展至肝硬化有严重并发症表现;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血清学检查及肝活检;治疗与管理有非药物干预(减重、饮食调整、运动干预)、代谢性疾病管理及儿童、孕妇、老年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指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涵盖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二、病因与风险因素
(一)代谢因素
胰岛素抵抗是核心病因,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可引发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氧化减少及转运障碍,导致脂肪蓄积。
(二)生活方式因素
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如高糖饮料、油炸食品摄入过多)是重要诱因,会促进脂肪在肝脏沉积。
(三)遗传易感性
个体基因差异影响脂肪代谢相关通路,增加NAFLD发病风险,如某些基因多态性与脂肪合成、胰岛素信号传导等过程相关。
三、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或胀满、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病情进展至肝硬化时,可出现黄疸、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相关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初步筛查常用方法,可见肝脏回声增强等脂肪浸润表现;CT或MRI可更精准评估肝脏脂肪含量,CT肝脾密度比≤1可辅助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
包括肝功能(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轻度升高)、代谢指标(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检测,辅助判断肝脏炎症及代谢紊乱状况。
(三)肝活检
为诊断金标准,可明确肝脂肪变程度、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但属有创检查,临床多根据无创检查初步评估后谨慎选择。
五、治疗与管理
(一)非药物干预
1.减重:肥胖患者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使体重减轻5%~10%,可显著改善肝脂肪变及炎症;儿童患者需关注体重管理,避免肥胖相关代谢紊乱进展。
2.饮食调整:采用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减少精制糖、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食物摄入。
3.运动干预: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结合适量抗阻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肝脏脂肪沉积。
(二)代谢性疾病管理
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时,需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水平,遵循相关疾病诊疗指南,选择合适的药物或非药物措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NAFLD:与肥胖、不合理饮食及缺乏运动密切相关,需关注儿童饮食结构,限制高热量零食与含糖饮料,鼓励规律运动,定期监测生长发育及代谢指标。
孕妇NAFLD:需警惕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因体重过度增加加重肝脏脂肪沉积,同时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
老年NAFLD: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管理时需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首要,谨慎用药,避免多重用药带来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