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积水即胸腔内病理性液体异常积聚,形成原因有心血管疾病致体循环淤血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杆菌等引发、肿瘤细胞侵犯或阻塞淋巴管、低蛋白血症等;症状有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及胸腔穿刺抽液化验;治疗针对原发病,大量积液可抽液缓解;特殊人群中老年需关注药物对器官影响,儿童要迅速明确病因监测体征,女性需结合生理期,有基础病史者要控制基础病。
一、肺积水定义
肺积水即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病理性液体异常积聚的状态,正常胸腔内存在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液体生成增多或吸收减少时,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便形成肺积水。
二、形成原因
1.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致体循环淤血,使血管内液体漏出进入胸腔引发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也可因心包增厚限制心脏舒张,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胸腔积液。
2.感染性疾病: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菌刺激胸膜致渗出增加形成积液;细菌感染引起脓胸,炎症使胸膜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积聚;病毒感染累及胸膜时也可能导致胸腔积液。
3.肿瘤因素:肺癌、胸膜间皮瘤等肿瘤细胞侵犯胸膜,可使胸膜通透性增加,或肿瘤阻塞淋巴管影响液体回流,进而引发胸腔积液。
4.其他因素: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易漏出至胸腔;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胸膜导致炎症性积液。
三、症状表现
1.呼吸困难:为常见主要症状,积液量少时活动后出现,积液量较多时可明显气短,严重时呈端坐呼吸,患者被迫采取坐位以缓解呼吸困难。
2.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积液刺激胸膜可引起反射性咳嗽,若合并感染咳嗽可能加重且伴咳痰。
3.胸痛:积液量较少时可出现胸部隐痛,积液增多时脏层与壁层胸膜分开,胸痛可缓解,但呼吸困难会加重;若为炎症性积液,胸痛多较明显。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内片状阴影,积液量300-500ml时可见肋膈角变钝;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胸腔积液的量、部位及有无肺部病变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2.实验室检查: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进行化验,判断积液性质。漏出液常见于心力衰竭等,外观清亮,细胞数少,蛋白含量低;渗出液常见于感染、肿瘤等,外观浑浊,细胞数多,蛋白含量高,还可通过积液中结核菌、肿瘤标志物等检测辅助病因诊断。
五、治疗原则
针对原发病治疗,若由心力衰竭引起,需积极治疗心力衰竭以改善心脏功能;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者需抗结核治疗;肿瘤引起者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采取相应抗肿瘤治疗。对于大量胸腔积液影响呼吸等情况,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治疗原发病时需关注药物对心、肝、肾等器官功能的影响,用药谨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
儿童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出现肺积水时需迅速明确病因并及时处理,密切监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患者:若因月经相关因素导致胸腔积液,需结合生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病因,在诊断和治疗中充分考量女性生理特点。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肺积水,需在治疗肺积水同时积极控制肺部基础疾病,避免基础病加重引发更严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