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不同病因症状有差异,儿童、老年人症状有特点,生活方式等是诱因;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缓解精神压力、腹部保暖,药物治疗有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一、胃痛的症状
胃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不同病因导致的胃痛症状可能有差异。例如,因胃溃疡引起的胃痛,多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往往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如进食后1-2小时开始疼痛,至下次进餐前缓解;而胃炎引起的胃痛可能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痛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可缓解,疼痛节律多为疼痛-进食-缓解。年龄方面,儿童胃痛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感染幽门螺杆菌等有关,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哭闹、食欲差等;老年人胃痛可能由于胃肠功能减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症状可能更隐匿,需更仔细观察。性别差异在胃痛本身症状上不显著,但不同性别可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如女性可能在生理期前后因激素变化等影响胃肠功能而出现胃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出现胃痛,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胃酸分泌;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人,患胃痛的风险更高。有胃部疾病病史的人,如既往有胃炎、胃溃疡等病史,胃痛可能会反复发作,且症状可能较初次发作时有所不同。
二、胃痛的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干预
1.调整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规律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的饮品。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规律,避免食用过多零食;老年人则需根据自身消化功能调整饮食质地,如适当增加食物的软烂程度等。
2.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因为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的神经调节,导致胃痛等不适。例如,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胃肠功能。
3.腹部保暖: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寒冷天气时。腹部着凉可能会引起胃肠痉挛,导致胃痛。可以通过增添衣物、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等方式来保暖,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更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情况,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胃痛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痛;还有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它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但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要谨慎选择药物及确定是否适用。例如,儿童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剂时需要考虑其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而影响健康;老年人可能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