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分轻症和重症,轻症相对预后好,重症严重且病死率高,诱因有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等,还需针对不同诱因采取相应注意事项,特殊人群患胰腺炎需特殊处理。
一、胰腺炎的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
二、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判断
1.轻症胰腺炎:
一般来说,轻症胰腺炎相对预后较好。其主要表现为胰腺局部炎症,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支持治疗,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恢复。例如,根据一些临床研究,约80%左右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规范治疗后能够顺利康复,该类患者胰腺功能通常可恢复正常,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注意在康复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胰腺炎复发。
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患轻症胰腺炎时,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老年患者,虽然恢复相对缓慢,但只要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支持治疗,也有可能顺利度过轻症阶段。
2.重症胰腺炎:
重症胰腺炎则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患者除了有明显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例如,在一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仍可达到10%-30%左右。
年龄对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影响较大,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肺、肾等器官功能的减退,在发生重症胰腺炎时,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更高。儿童患重症胰腺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需要更加密切和精细的治疗与监护。另外,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胆道疾病、酗酒史等,发生重症胰腺炎的风险更高,且预后相对更差,因为基础病史会影响胰腺的恢复以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应对能力。
三、胰腺炎的诱因及相关注意事项
1.诱因:
胆道疾病是引起胰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如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结石阻塞胆管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
酗酒也是重要诱因,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酒精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高脂血症也是胰腺炎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可使胰腺毛细血管内有乳糜微粒栓塞,导致胰腺缺血、坏死。
2.注意事项:
对于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胆道相关检查,如B超等,监测结石情况。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过度摄入。
有酗酒史的人群,应严格戒酒,避免因酒精对胰腺的持续损害而引发胰腺炎。
高脂血症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等方式来控制血脂水平,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胰腺炎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治疗胰腺炎的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在权衡母亲病情和胎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胰腺炎时,血糖的控制更加复杂,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并调整治疗方案,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加重胰腺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