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肠道等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功能性因素均可导致胃痛、想吐,病因包括胃炎(急、慢性)、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肝胆疾病(胆囊炎、肝炎)、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以及饮食、精神心理等因素,不同疾病有不同发病特点及好发人群。
一、胃部疾病相关原因
1.胃炎:
急性胃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引起。例如,短时间内摄入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导致胃黏膜急性炎症反应,出现胃痛、想吐的症状。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年轻人可能因不良饮食习惯(如聚餐时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高发,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服用相关药物后诱发。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另外,长期饮浓茶、咖啡、烈酒,食用辛辣、粗糙食物等也可引发。病情呈慢性过程,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其症状相对隐匿,可能间断出现胃痛、想吐等不适。
2.胃溃疡: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导致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形成溃疡。典型症状为餐后痛,即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胃痛,还可能伴有想吐的感觉,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
3.胃癌: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不良饮食(如高盐饮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等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胃痛、想吐、消瘦等表现。
二、肠道疾病相关原因
1.十二指肠溃疡:病因与胃溃疡类似,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胃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想吐的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不规律者易患。
2.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粘连、肠道肿瘤、肠扭转等。除了胃痛、想吐外,还会伴有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老年人因肠道功能减退、有基础疾病等更易出现肠梗阻相关问题。
三、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肝胆疾病:
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常位于右上腹,可放射至右肩部,同时伴有胃痛、想吐等症状,多见于中年女性,肥胖、高脂肪饮食者易诱发。
肝炎: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等)、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均可导致。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纳差、胃痛、想吐,同时伴有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乙肝在特定人群中有较高感染率。
2.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常因胆道疾病、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诱发,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暴饮暴食后或有胆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老年人患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功能性因素相关原因
1.饮食因素:短时间内进食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进食过快、过饱,都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想吐。比如,一次性摄入大量辛辣火锅后,很容易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不当饮食引发。
2.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胃酸分泌失调,出现胃痛、想吐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各年龄段都可能因生活压力大等出现此类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胃肠不适,年轻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常见,老年人也可能因退休等生活变化出现情绪问题进而影响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