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的常见致病病原体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细菌等,感染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等;不同人群中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等易感性高,成人发病情况相对不同且与病史等有关;其发病机制中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先侵上呼吸道等再经血流到腮腺等器官增殖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则是在腮腺组织大量繁殖释放毒素致炎症。
一、腮腺炎的常见致病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
1.病原体特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具有嗜腺体和嗜神经性,主要侵犯腮腺等唾液腺体以及神经系统等。
2.感染途径
呼吸道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病毒就有可能在呼吸道内繁殖,进而侵入机体引发感染。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病毒容易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传播。
接触传播:接触被患者唾液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等,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比如一个孩子使用了患有流行性腮腺炎儿童的玩具,若自身免疫力较低,就可能感染病毒。
(二)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腮腺炎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当人体局部抵抗力下降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逆行感染等途径引发腮腺的化脓性炎症。例如,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细菌滋生,细菌可能沿着腮腺导管进入腮腺引发感染。
链球菌:链球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腮腺炎,通常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链球菌感染灶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腮腺引起。比如患有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时,链球菌可通过血流到达腮腺引发炎症。
二、不同人群发生腮腺炎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一)儿童群体
1.易感性高: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所以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在幼儿园和小学等集体环境中,儿童之间密切接触,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使得儿童更容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
2.与生活方式关系:儿童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若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营养摄入不均衡等,会进一步降低自身免疫力,增加感染腮腺炎的风险。例如,长期偏食导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的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二)成人群体
1.发病情况:成人也可能发生腮腺炎,但相对儿童来说,发病率稍低。成人如果既往没有感染过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且没有接种过相应疫苗,同样可能因接触病毒而发病。另外,成人若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能增加患腮腺炎的几率。
2.与病史关系: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成人,自身免疫系统存在异常,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腮腺炎。比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成人,其免疫系统处于紊乱状态,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较易发生腮腺炎。
三、腮腺炎的发病机制简述
(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
病毒首先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在局部上皮细胞中增殖,随后进入血流(病毒血症),病毒通过血流到达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在这些器官的上皮细胞中进一步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例如,病毒到达腮腺后,导致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堵塞,引起腮腺肿胀、疼痛等症状。
(二)细菌感染引发腮腺炎的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腮腺组织后,在局部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腮腺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表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例,细菌产生的酶类物质会破坏腮腺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化脓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