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炎与支气管炎在定义、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上有区别。气管炎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炎症,主要症状有咳嗽等,影像学早期多无特殊,治疗针对病因及症状;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症状有咳嗽咳痰等,影像学反复发作后有肺纹理改变,治疗也分对症和病因,特殊人群用药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气管炎:是指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多由病毒、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主要发病部位为气管。
2.支气管炎:则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可由微生物感染、化学性刺激等因素引发,发病部位是支气管。
二、症状表现差异
1.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初期多为干咳,之后可能会有少量黏液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若为过敏因素引起还可能有喘息等表现,咳嗽一般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病情严重时也可能影响生活。
年龄因素:儿童患气管炎时,可能因气道较窄,咳嗽相对更剧烈,且可能伴有呼吸急促等表现,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老年人患气管炎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咳嗽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容易并发其他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气管炎的风险更高,吸烟会刺激气管黏膜,加重炎症,吸烟的气管炎患者咳嗽等症状往往更明显且不易缓解。
2.支气管炎: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痰液一般比气管炎患者稍多,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也会有喘息、气短等症状,咳嗽持续时间相对可能较长。
年龄因素:儿童支气管炎相对常见,婴幼儿患支气管炎时,可能出现呼吸增快、鼻翼扇动等症状,病情变化较快,需及时就医;老年支气管炎患者,由于肺功能本身有所减退,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低氧血症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支气管炎的几率增加,空气污染会反复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炎症持续或加重。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区别
1.影像学检查
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气管纹理增粗;胸部CT检查也多无特异性改变,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表现;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周围肺纹理改变等情况,对于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及排除其他肺部病变有一定帮助。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气管炎患者血常规可正常,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支气管炎患者血常规表现与气管炎类似,细菌感染时也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
痰液检查:气管炎患者痰液检查可见黏液性改变;支气管炎患者痰液检查可发现较多的炎性细胞等,若为细菌感染,可培养出相应致病菌。
四、治疗原则不同
1.气管炎: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症状进行,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使用止咳药物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需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等一般治疗。
特殊人群:儿童患气管炎时,应更谨慎用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如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等;老年人患气管炎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且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支气管炎:治疗同样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咳嗽咳痰明显时使用止咳祛痰药物,有喘息时可使用平喘药物,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
特殊人群:儿童支气管炎若有喘息症状,要注意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老年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心、肝、肾等器官功能的影响,用药需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