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持续气流受限可预防治疗的肺部疾病,由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气体或颗粒慢性炎症反应增强引发且呈进行性发展,病因有吸烟、职业环境、空气污染、感染等,病理生理是肺部慢性炎症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致气道狭窄及肺泡壁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造成通气换气障碍,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咳嗽、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劳力后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及部分患者喘息胸闷等,诊断靠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0.7及胸部影像学辅助,治疗稳定期需戒烟、用支气管舒张剂等,急性加重期要控制感染、吸氧、用支气管舒张剂,预防要规避危险因素、接种疫苗、增强体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保暖监测肺功能,儿童要营造无烟环境及时就医,妊娠期女性要戒烟遵医嘱。
一、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由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气体或颗粒慢性炎症反应增强引发且可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
二、病因
1.吸烟因素:吸烟为最主要危险因素,烟草内有害物质长期刺激气道与肺组织,诱发慢性炎症。2.职业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石棉、棉尘等职业性粉尘或化学毒物,会损伤肺部,提升患病几率。3.空气污染因素:长期置身于污染空气,像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其中有害颗粒及气体可损害呼吸道。4.感染因素:儿童时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与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生相关,反复呼吸道感染会加重肺部炎症损伤。
三、病理生理
肺部慢性炎症致使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同时破坏肺泡壁结构,使肺泡弹性减退、肺泡融合形成肺气肿,造成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出现气流受限。
四、临床表现
1.咳嗽表现:初期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后续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不突出。2.咳痰表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为脓性痰。3.呼吸困难表现:早期劳力时出现气短,后逐渐加重,甚至日常生活或休息时也感气短。4.喘息与胸闷表现:部分患者尤其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会出现喘息。
五、诊断方式
1.病史采集:有长期吸烟、接触职业粉尘等危险因素暴露史。2.肺功能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0.7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3.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过度充气,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等表现,可辅助诊断。
六、治疗原则
1.稳定期处理:①戒烟,是延缓病情进展关键举措;②药物治疗,运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气流受限,病情需要时吸入糖皮质激素;③康复治疗,包含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改善呼吸功能与生活质量。2.急性加重期处理:①控制感染,依据病原菌类型选用抗生素;②吸氧,纠正低氧血症;③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气道痉挛。
七、预防措施
1.规避危险因素:严格戒烟,减少在污染环境暴露,工作时做好防护。2.预防接种: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疾病急性加重风险。3.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抵抗力,但需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剧烈运动。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机体免疫力降低,更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儿童:若有家长吸烟等暴露因素,应尽量营造无烟环境,儿童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防止延误病情。3.妊娠期女性:吸烟等危险因素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严格戒烟,孕期出现呼吸道相关不适要遵医嘱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