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有多种症状表现,疼痛症状有上腹部隐痛、胀痛、灼痛等,胃溃疡多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多空腹痛,儿童和老年人疼痛表现各有特点,长期饮食不规律者易胃疼;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包括饱胀感(胃消化功能受影响、胃排空延迟所致,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和早饱(胃消化动力不足引起,老年人更易出现);反酸是胃内容物反流致口腔有酸性物质,烧心是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由胃酸分泌过多或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肥胖、孕妇易出现;其他症状有恶心、呕吐(如急性胃炎患者等会出现,儿童急性肠胃炎也如此)和食欲不振(如萎缩性胃炎患者、老年人患胃病易出现)。
一、疼痛症状
胃病较为常见的疼痛表现包括上腹部疼痛,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胃病疼痛特点可能有所差异,比如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多具有规律性,常呈餐后痛,即进食后一段时间开始出现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缓解;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多为空腹痛,常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可缓解。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患胃病时疼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腹部不适、哭闹等;老年人患胃病时疼痛感觉可能相对不敏锐,需更细致观察其身体反应。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胃部疼痛症状,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刺激胃黏膜等。
二、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1.饱胀感:患者会感觉上腹部胀满,进食少量食物就有饱腹感。这是由于胃部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胃排空延迟所致。例如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会影响胃的蠕动和消化能力,从而出现饱胀感。在性别差异上,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但不同性别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发病几率,比如男性如果经常吸烟、饮酒,可能会加重胃部消化不良导致的饱胀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饮食中摄入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也容易出现胃部饱胀的消化不良症状。
2.早饱:进食后不久就有饱腹感,导致进食量明显减少。这与胃的消化动力不足有关,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会影响胃的正常运动功能,使胃的排空速度减慢,进而出现早饱现象。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早饱的消化不良症状,需要注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三、反酸、烧心症状
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这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或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例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容易反流,从而出现反酸、烧心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肥胖人群由于腹腔压力增高,更容易诱发胃酸反流,导致反酸、烧心;对于孕妇来说,随着孕周增加,子宫增大可能会压迫胃部,导致胃酸反流,出现反酸、烧心症状,这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改变了胃部的解剖位置和压力环境所致。
四、其他症状
1.恶心、呕吐:一些胃病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导致呕吐。比如急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受到急性刺激,如感染、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儿童如果发生急性肠胃炎,也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同时可能伴有腹泻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2.食欲不振: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这与胃部不适影响了味觉和食欲有关,例如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黏膜萎缩,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会导致食欲不振。老年人本身食欲就相对较低,若患有胃病则更容易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的种类和烹饪方式来提高食欲,保证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