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和湿疹的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皮疹由多种因素引起,表现多样,诊断靠病史等及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依病因;湿疹由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等有不同表现,诊断综合判断需与相关病鉴别,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等,包括一般及药物治疗等,不同情况有相应治疗方式且各年龄段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多种因素可引起,如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等)、皮肤肿瘤等。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全身出现水疱样皮疹;接触某些过敏原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也表现为皮疹,接触如油漆、某些化纤物质等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皮疹表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包括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例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可能诱发湿疹,某些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也可能成为湿疹的诱因。
二、临床表现特点
皮疹:皮疹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节、囊肿、风团等多种形态。其分布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泛发性的。比如红斑狼疮引起的皮疹,可表现为面部的蝶形红斑,局限于面部特定区域;而药疹引起的皮疹可能分布较为广泛,全身都可能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
湿疹:急性期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搔抓后糜烂、渗出明显;亚急性期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以小丘疹、结痂、鳞屑为主;慢性期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常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多对称分布,瘙痒剧烈,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不同年龄阶段的湿疹表现略有差异,儿童湿疹可能更倾向于头面部受累,成人湿疹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皮疹: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皮肤活检等。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例如需要与梅毒疹鉴别,梅毒疹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及梅毒血清学等检查特点来区分;还需与银屑病的皮疹相鉴别,银屑病的皮疹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等特征可资鉴别。
湿疹: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综合判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较单一;还要与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常有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病程慢性,但神经性皮炎多先有瘙痒后出现皮疹,与湿疹的先有皮疹后有瘙痒有所不同。
四、治疗原则
皮疹: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感染引起的皮疹,需要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皮疹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是过敏引起的皮疹,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治疗包括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注意皮肤保湿。药物治疗方面,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涂膜剂等,也可选用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不同年龄的湿疹患者在治疗药物选择上需有所考虑,儿童湿疹在选择药物时更要谨慎,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且要注意皮肤保湿对各年龄段湿疹患者都很重要,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可能诱发湿疹发作的因素,如儿童要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