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积水医学称胸腔积液是胸腔内液体过多积聚所致,病因有感染性因素(如结核杆菌、细菌感染)、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肿瘤因素(如恶性肿瘤侵犯或转移至胸膜、胸膜间皮瘤)、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胸膜)及其他因素(如外伤、医源性),症状少量多体检发现,中大量有呼吸困难、胸痛等,检查含影像学、胸腔穿刺抽液、血液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及缓解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意药物安全,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孕妇要权衡治疗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肺积水医学上称为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正常胸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液体生成过多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导致胸腔积液。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结核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可引发结核性胸膜炎,进而导致胸腔积液;细菌感染如肺炎累及胸膜,也可能引起胸腔积液,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等。
(二)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循环淤血使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漏出进入胸腔;缩窄性心包炎可影响胸腔内液体的回流,导致胸腔积液。
(三)肿瘤因素
恶性肿瘤侵犯胸膜或转移至胸膜,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可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本身也可导致胸腔内异常液体生成。
(四)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可累及胸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胸腔积液;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出现胸腔积液的并发症。
(五)其他因素
外伤导致胸腔内血管破裂出血,可形成血胸;医源性因素如静脉输液过多过快等,也可能引起胸腔积液。
三、症状
(一)少量积液
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二)中大量积液
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不能平卧;还可能伴有胸痛,多为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加重;部分患者可能有咳嗽、发热等表现,若为感染性病因导致,发热较为常见。
四、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胸腔内有致密影,提示胸腔积液;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积液的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
(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通过穿刺抽取胸腔内液体进行检查,可明确积液性质。漏出液一般清澈、透明,比重低于1.018,细胞成分少;渗出液多呈浑浊,比重高于1.018,可通过生化检查(如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等)、细胞学检查(查找肿瘤细胞等)判断是感染性、肿瘤性等原因引起。
(三)血液检查
可能发现感染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异常,若为肿瘤导致,可能有肿瘤标志物升高。
五、治疗
(一)针对病因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需进行抗结核治疗;
心力衰竭导致的胸腔积液,要纠正心衰,减轻胸腔积液;
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可能需要抗肿瘤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
(二)缓解症状
对于大量胸腔积液引起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情况,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迅速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肺积水多因感染等原因,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肺积水常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慢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注意用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例如在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三)孕妇
孕妇患肺积水需权衡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在进行检查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手段,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