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是各种原因引发的结肠部位炎症性病变,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受侵袭出现炎症反应致腹泻等表现,分类有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直肠和结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及环境因素相关)和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全层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涉及遗传、免疫及肠道微生物异常等),病因包括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入侵破坏黏膜屏障)、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异常致慢性炎症)、缺血性因素(肠道血供不足致肠黏膜损伤炎症形成)、放疗因素(盆腔放疗后结肠受射线影响引发放射性结肠炎),症状有一般的腹泻、腹痛等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女性与激素水平可能关联、有基础病史者病情复杂化等表现,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粪便常规、血常规、结肠镜及病理活检,治疗原则有药物治疗(依类型病情选药)、手术治疗(病情严重并发症时)且不同年龄、女性、有基础病史者治疗需谨慎考量。
一、定义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结肠部位炎症性病变,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受不同因素侵袭出现炎症反应,可导致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分类
(一)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因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及环境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部分患者伴里急后重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情况。
(二)克罗恩病
可累及胃肠道全层,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病因涉及遗传因素、免疫反应及肠道微生物异常等,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部包块,部分患者会出现瘘管形成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程。
三、病因
(一)感染因素
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引发结肠炎症,病原微生物入侵结肠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发生。
(二)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时,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结肠组织,引发慢性炎症,遗传易感性人群更易因免疫紊乱出现结肠炎。
(三)缺血性因素
肠道血供不足,如肠系膜血管栓塞等情况,可使结肠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肠黏膜损伤、炎症形成。
(四)放疗因素
盆腔部位放疗后,结肠受射线影响出现损伤,引发放射性结肠炎。
四、症状
(一)一般表现
常见腹泻,粪便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伴有不同程度腹痛,疼痛性质多样,部分患者有腹胀、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特殊人群表现
儿童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可能因长期腹泻、营养吸收不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女性患者需关注与月经周期等可能存在的关联,部分女性结肠炎发作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有基础病史者(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结肠炎可能因基础病影响而出现病情复杂化情况。
五、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腹泻、腹痛等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程度等情况,以及是否有感染史、放疗史等相关病史。
(二)体格检查
进行腹部触诊等检查,初步判断腹部有无压痛、包块等异常体征。
(三)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观察粪便中有无黏液、脓血等情况,辅助判断肠道炎症情况。
2.血常规:了解白细胞等炎症指标有无升高,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3.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结肠镜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形态,病理活检能明确病变性质,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依据。
六、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根据结肠炎类型及病情选用相应药物,如溃疡性结肠炎可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克罗恩病可能用到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药物选择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
(二)手术治疗
当病情严重出现穿孔、大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结肠炎手术适应证有所差异。同时,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谨慎考量,儿童患者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为主,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女性患者用药需关注对生殖系统等的潜在影响;有基础病史者需综合评估基础病与结肠炎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