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胃溃疡是机体在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黏膜病变,可出现胃黏膜糜烂、溃疡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好发于胃底部、胃体部和胃窦部,前者因黏膜薄、血管分布少且应激时易受胃酸等侵袭,后者因含G细胞、胃酸分泌多且蠕动强、胃酸接触时间长。不同人群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包括:年龄上,年轻人应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和规律饮食,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基础病、避免用刺激胃黏膜药物;性别上,女性特殊时期要调节情绪、注意饮食,男性要减少烟酒、减轻压力;生活方式上,要规律饮食、戒烟限酒、缓解精神紧张;病史方面,有胃溃疡病史者要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有其他基础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一、应激性胃溃疡的定义
应激性胃溃疡是机体在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黏膜病变,表现为胃黏膜糜烂、溃疡,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二、好发部位
1.胃底部和胃体部:胃底部和胃体部的黏膜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应激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同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被削弱。胃底部和胃体部的黏膜相对较薄,血管分布相对较少,在这种高酸环境下,黏膜容易出现损伤,进而形成溃疡。例如,在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情况下,胃底部和胃体部的黏膜血流减少,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使得胃酸能够直接作用于黏膜,引发溃疡。
2.胃窦部:胃窦部含有较多的G细胞,能够分泌促胃液素,促进胃酸分泌。在应激状态下,胃窦部的G细胞功能活跃,胃酸分泌进一步增多。而且胃窦部的蠕动相对较强,食物在胃窦部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胃酸与胃窦部黏膜的接触时间也相应延长,增加了胃窦部黏膜损伤的风险,容易形成应激性胃溃疡。
三、不同人群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年轻人:年轻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在面临重大考试、高强度工作等应激情况时,也可能发生应激性胃溃疡。由于年轻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习惯不规律,如经常熬夜、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建议年轻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发生应激性胃溃疡。而且老年人对应激的耐受性较差,溃疡愈合时间相对较长。老年人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易消化。
2.性别因素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情绪容易波动,对应激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在这些特殊时期,女性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男性:男性通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社交应酬,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较为常见。这些因素会增加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风险。男性应尽量减少吸烟和饮酒,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轻工作压力。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如饥一顿饱一顿、经常吃夜宵等,会破坏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建议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吸烟和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
4.病史因素
有胃溃疡病史:曾经患有胃溃疡的患者,胃黏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损伤,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复发应激性胃溃疡。这类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再次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
其他基础疾病: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相互影响,更容易发生应激性胃溃疡。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