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可根据腹痛特点、反酸烧心表现、恶心呕吐情况初步判断,还可通过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一步明确,胃镜能直接观察黏膜情况,幽门螺杆菌检测与多种胃病相关,血常规和粪便隐血试验可辅助了解有无贫血及出血倾向,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检查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根据症状表现初步判断
(一)腹痛特点
1.胃溃疡:多为进食后疼痛,疼痛具有节律性,常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再重复类似规律,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年龄较大人群若长期有此进食后腹痛规律需警惕,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身体整体状况影响症状表现,但核心是基于进食与疼痛的时间关联。
2.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往往在空腹时发作,如餐前、夜间,进食后可缓解,疼痛节律多为疼痛-进食-缓解,疼痛性质与胃溃疡类似,年龄较小人群若饮食不规律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男性相对发生率可能在某些年龄段有差异,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暴饮暴食者易诱发。
3.胃炎:腹痛无明显规律,可为隐痛、胀痛等,可伴有腹胀、恶心等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胃的状态而出现胃炎相关症状,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者胃炎发生风险增高。
(二)反酸、烧心表现
1.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胃病: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肥胖人群由于腹压较高更易出现该症状,女性在孕期子宫增大可能导致腹压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反酸烧心,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也易出现此类表现。
(三)恶心、呕吐情况
1.幽门梗阻相关胃病: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晚间,呕吐量大,含有发酵酸性宿食,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常见于胃溃疡并发幽门梗阻的患者,年龄较大且有长期胃溃疡病史者需重点关注,男性在有长期不良饮酒等生活方式时可能增加幽门梗阻发生风险。
2.急性胃炎:可出现恶心、呕吐,常为突然发作,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带有胆汁,甚至少量血液,各年龄段均可能因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发,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食用不洁食物等易导致急性胃炎出现恶心呕吐,女性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时也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出现该症状。
二、结合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
(一)胃镜检查
1.检查意义: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是诊断胃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能清晰看到黏膜是否有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例如,能明确胃溃疡是处于活动期还是愈合期等,对于40岁以上有消化不良症状、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常规进行胃镜检查,女性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需注意避开生理期,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在专业儿科医生评估下谨慎进行,确保检查安全。
2.检查准备: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告知医生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等需评估能否耐受胃镜检查,儿童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因紧张不配合影响检查。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1.检测方法及意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胃病相关,若检测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相关胃病的致病因素,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家庭共餐等生活方式有关,女性在孕期感染幽门螺杆菌需评估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老年人感染后更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加重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如胃炎、胃溃疡合并出血时,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等表现,通过血常规能初步了解有无贫血等情况,各年龄段均可进行该项检查,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需注意采血的规范等,女性在孕期血常规检查能监测是否有孕期贫血等问题,老年人血常规检查可辅助评估整体身体状况及胃病相关的失血情况。
2.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出血,对于胃溃疡是否有出血倾向等有提示作用,各年龄段人群都需要关注该指标,儿童若出现消化道出血可能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发现,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影响粪便隐血试验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老年人消化道出血较隐匿时粪便隐血试验可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