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胰腺因胰酶自身消化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分急性与慢性,急性常见病因有胆道疾病、长期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症状起病急骤有中上腹剧烈持续性疼痛等,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等可异常,影像学有相应改变,治疗急性需禁食胃肠减压等支持及药物手术等,慢性需对症及生活方式调整,特殊人群如儿童与遗传代谢病等相关、妊娠期需权衡母儿安危、老年人症状不典型需加强监测。
一、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胰腺组织被自身分泌的胰酶侵蚀、破坏,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二、分类及特点
(一)急性胰腺炎
1.病因:常见于胆道系统结石梗阻、长期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胆道结石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酶引发自身消化;酒精刺激胰腺分泌增加且可导致胰液黏稠,诱发胰腺炎。2.症状:起病急骤,多表现为中上腹剧烈持续性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显著升高,影像学(如腹部CT)可显示胰腺水肿、渗出等改变。
(二)慢性胰腺炎
1.病因:多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遗传因素等引起,胰腺组织反复炎症损伤后逐渐出现纤维化等病理改变。2.症状: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可伴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如脂肪泻(粪便油腻、量多)、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还可能出现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等)。
三、病因详述
(一)急性胰腺炎
1.胆道疾病:胆总管结石等胆道梗阻时,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蛋白酶原,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病因。2.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乙醇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还能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阻碍胰液排出,诱发胰腺炎。3.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可使胰腺微循环障碍,引发急性胰腺炎,常见于有高脂血症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人群。
(二)慢性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多次发作后,胰腺组织反复炎症损伤,逐渐发展为慢性胰腺炎,胰腺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2.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胰腺炎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遗传因素可使个体胰腺对损伤因素更敏感,易发生慢性炎症进展。
四、诊断要点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下降,持续3-5天,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但特异性有限。2.血清脂肪酶:升高时间稍晚于淀粉酶,但持续时间更长,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3.其他指标: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较剧烈,血糖升高可能与胰腺损伤影响胰岛素分泌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及胆道情况,急性胰腺炎时可见胰腺肿大、回声不均匀等;慢性胰腺炎可见胰腺钙化、胰管扩张等改变。2.腹部CT: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胰腺水肿程度、渗出范围及有无坏死等,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评估和分型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胰腺炎
1.支持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使用抑酸药物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2.药物治疗: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抑制胰液分泌。3.手术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二)慢性胰腺炎
1.对症治疗:使用止痛药缓解腹痛,如患者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补充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功能;若合并糖尿病,需根据血糖情况使用降糖药物。2.生活方式调整: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少食多餐,以减轻胰腺负担。
六、特殊人群考虑
(一)儿童胰腺炎
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等)、感染等因素相关。儿童患病时需特别注重营养支持,因为胰腺功能受损可能影响消化吸收,应根据患儿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且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二)妊娠期胰腺炎
妊娠期发生胰腺炎时,需权衡母儿安危。治疗上要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支持治疗,如合理调整饮食、必要的补液等,同时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因炎症及治疗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多学科协作制定诊疗方案。
(三)老年人胰腺炎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胰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治。需加强病情监测,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变化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基础疾病对胰腺炎病情的影响,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时,治疗需兼顾各系统情况,避免治疗过程中引发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