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是常见皮肤疾病,由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致,过敏原常见。发病机制是过敏原首次入体产抗体,再次入体与IgE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致病理改变。常见症状有皮肤红斑、瘙痒、丘疹、水疱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预防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身过敏原、注意生活环境、合理选化妆品和药物)及增强体质(健康生活方式)。
一、发病机制
当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敌人”,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免疫球蛋白E,IgE)。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就会与已经吸附在皮肤肥大细胞等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引发皮肤过敏症状。
二、常见症状
1.皮肤表现
红斑: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红色斑块,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例如,接触某些化妆品后,脸部可能会迅速出现片状红斑。
瘙痒:这是皮肤过敏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皮肤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儿童由于无法准确表达,可能会表现出频繁抓挠皮肤的行为。
丘疹:皮肤表面出现的小而坚实的隆起性损害,可分布较散或密集。比如对某种植物过敏后,接触部位可能会出现密集的丘疹。
水疱: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水疱,内含清澈或浑浊的液体。
2.不同人群的差异
儿童: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稳定,对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例如,婴幼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口周红斑、腹泻等症状;学龄儿童可能对花粉过敏,在花粉季节外出后容易出现鼻痒、眼痒、皮肤瘙痒伴红斑等表现。
成年人:成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稳定,但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吸烟、酗酒等)或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过敏原(如化工行业从业者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容易发生皮肤过敏。比如经常使用新的护肤品的成年人,可能会因对护肤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而出现面部皮肤过敏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肤逐渐老化,皮肤屏障功能减退,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疾病时,也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例如,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药物性皮疹等过敏表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过敏发生的时间、频率、接触过的过敏原、既往治疗情况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接触某种特定植物后出现过敏症状,或者是否有过对某种食物的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检查,观察皮肤过敏症状的表现,如红斑的范围、丘疹的形态等。
3.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内局部会出现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这种方法对于检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较为准确,儿童和成年人都可以进行,但对于皮肤有严重破损或处于急性过敏发作期的患者可能不太适合。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血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的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这种检测方法不受皮肤状态的影响,对于一些不能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如皮肤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较为适用。
四、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了解自身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等方法明确自己的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如果对花粉过敏,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间段(如早晨)外出时要佩戴口罩、眼镜等。
注意生活环境: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扫灰尘,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如尘螨等。对于有宠物的家庭,要定期给宠物洗澡、清洁居住环境,减少宠物皮屑等过敏原的存在。
合理选择化妆品和药物:在选择化妆品时,要先了解其成分,避免使用含有可能引起过敏成分的化妆品。使用新的药物前,要向医生咨询,了解药物是否有过敏风险。
2.增强体质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过敏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适当的户外活动,促进身体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