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用于预防乙脑,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类型。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可能需多剂次,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有潜在毒力返强风险。接种程序因疫苗类型和人群而异,免疫效果较好,保护期不同。有禁忌证和注意事项,接种前要了解健康等情况,接种后要观察等。
一、乙脑疫苗的定义
乙脑疫苗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疫苗。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可留有严重后遗症,病死率较高。乙脑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乙脑的目的。
二、乙脑疫苗的类型
1.灭活疫苗
原理:采用乙脑病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用甲醛灭活制成。其作用机制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特点:安全性相对较高,一般不良反应较轻。例如,多次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不同年龄人群(包括儿童、成人等)的适应性较好,但可能需要接种多剂次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灭活疫苗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其成分相对稳定,引起严重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小。
2.减毒活疫苗
原理:将乙脑病毒减毒株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弱毒的病毒株在人体内少量繁殖,从而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更接近自然感染过程,免疫效果相对较好。
特点:通常只需接种1-2剂次即可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力。然而,减毒活疫苗存在潜在的毒力返强风险,虽然这种风险极低,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对于儿童来说,减毒活疫苗如果在适宜的人群中接种,免疫效果较好,但需要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以确保安全。
三、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
1.灭活疫苗
6-12月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2剂,第1剂和第2剂之间间隔7-10天;8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加强免疫接种1剂。对于6-12月龄的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在发育阶段,通过2剂次的接种可以逐步建立对乙脑病毒的免疫保护。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儿童的身体状况,如在发热、急性疾病期等情况下应暂缓接种。
特殊人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接种程序,但一般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例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其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响应疫苗接种,这时候可能需要权衡接种疫苗的益处和风险。
2.减毒活疫苗
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接种1剂,必要时,在儿童满2周岁时再加强免疫接种1剂。8月龄的儿童免疫系统已经有一定基础,接种1剂减毒活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对于满2周岁的儿童,再次接种可以进一步巩固免疫效果。在接种减毒活疫苗时,同样需要关注儿童当时的健康状态,如是否有发热、感染等情况,若有应推迟接种。
四、接种乙脑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保护期
1.免疫效果
接种乙脑疫苗后,抗体阳转率较高。以灭活疫苗为例,接种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第1剂接种后可达60%-70%,第2剂接种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到90%以上;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也能达到80%-90%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接种者感染乙脑病毒的风险,显著减少乙脑的发病几率。例如,在乙脑流行地区,大规模接种乙脑疫苗后,乙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这充分体现了乙脑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2.保护期
灭活疫苗的保护期一般为1年左右,之后可能需要加强免疫接种来维持保护效果。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期相对较长,一般可达4-6年甚至更久,但具体的保护期会因个体差异以及疫苗的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和免疫系统的变化,保护期也可能会有所变化,需要根据接种程序和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适时的补种。
五、接种乙脑疫苗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1.禁忌证
一般禁忌证:对乙脑疫苗过敏者严禁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宜接种;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禁止接种。例如,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的儿童,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因此这类儿童绝对不能接种乙脑疫苗。
特殊人群禁忌证:孕妇属于禁忌接种人群,因为目前缺乏孕妇接种乙脑疫苗的足够安全性数据,为避免可能对胎儿造成的潜在风险,孕妇不宜接种乙脑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接种乙脑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甚至可能导致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加重,所以这类人群也禁忌接种乙脑疫苗。
2.注意事项
接种前应详细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等。例如,在接种前要了解儿童是否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果有应暂缓接种,待症状消失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接种。接种后需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如过敏等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来说,接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接种部位,防止发生感染。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接种后的反应,如是否有发热、局部红肿等情况,一般轻微的反应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热持续不退、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