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细菌、结核杆菌、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相关因素(原发性胸膜肿瘤、转移性胸膜肿瘤)、结缔组织病相关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及其他因素(低蛋白血症、创伤、医源性因素);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如感染性胸腔积液根据病因抗感染或抗结核等,恶性肿瘤相关胸腔积液采取化疗等,结缔组织病相关胸腔积液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胸腔积液纠正心衰或手术,其他因素针对原发病等)和对症治疗(胸腔穿刺引流、胸腔闭式引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胸腔积液时各有其治疗需注意的方面
一、胸腔积液的原因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肺炎,炎症波及胸膜可导致胸腔积液,常见于青壮年人群,有肺炎病史或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在肺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时易引发。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青年,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结核病史者风险相对较高。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等也可能累及胸膜引发胸腔积液,多见于流感流行季节或有病毒感染接触史人群,常伴随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
2.恶性肿瘤相关因素
原发性胸膜肿瘤:如胸膜间皮瘤等较少见,但可导致胸腔积液,好发于长期接触石棉等职业暴露人群。
转移性胸膜肿瘤:许多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如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原发肿瘤病史或出现胸痛、消瘦等恶病质表现时需警惕,肺癌患者中,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至胸膜较为常见。
3.结缔组织病相关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胸膜导致胸腔积液,多见于育龄女性,常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引起胸腔积液,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较长的患者,可有关节畸形等典型表现。
4.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基础心血管疾病者,由于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导致胸腔积液,常伴有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
缩窄性心包炎:可引起胸腔积液,是由于心包缩窄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起胸腔积液,患者有既往心包炎病史或心脏手术史等。
5.其他因素
低蛋白血症: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血浆蛋白降低,引起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产生胸腔积液,肝硬化患者常有肝功能异常、腹水等表现,肾病综合征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典型表现。
创伤: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胸部撞击等可导致胸腔内出血进而形成胸腔积液,有明确胸部外伤史。
医源性因素:如药物过敏、透析等也可能引起胸腔积液,使用某些特殊药物后出现胸腔积液且排除其他原因时需考虑医源性因素。
二、胸腔积液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胸腔积液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
结核性胸膜炎: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
恶性肿瘤相关胸腔积液
肺癌胸膜转移:可根据病情采取化疗、靶向治疗等,如非小细胞肺癌伴有EGFR突变可选用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胸膜转移:可考虑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结缔组织病相关胸腔积液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等。
类风湿关节炎:可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心血管疾病相关胸腔积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纠正心力衰竭,通过利尿(如呋塞米等)、强心(如地高辛等)、扩血管(如硝酸甘油等)等治疗措施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胸腔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行心包剥脱术等。
其他因素
低蛋白血症: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补充白蛋白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胸腔积液。
创伤:少量胸腔积液可观察,中量以上胸腔积液需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等处理。
医源性胸腔积液:停用相关可疑药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调整透析方案等。
2.胸腔积液的对症治疗
胸腔穿刺引流:对于中量以上胸腔积液,引起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进行胸腔穿刺抽取积液,缓解症状。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可在引流后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等进行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大量胸腔积液且需持续引流的情况,如脓胸等,可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保持胸腔引流通畅,促进肺复张。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胸腔积液时需格外谨慎,要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严格把控药物使用,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对于胸腔穿刺等操作需更加轻柔准确,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老年患者患胸腔积液时,要考虑其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肝、肾功能等,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原发病治疗和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对于胸腔穿刺引流等操作要注意防止出现并发症,如低血压等,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女性患者患胸腔积液时,若为结缔组织病相关,要考虑到妊娠等特殊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在使用药物时要权衡对胎儿或自身疾病控制的利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