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涉及免疫炎症和神经调节机制,临床表现有喘息、气急等,诊断依靠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过敏原检测,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等,管理包括避免触发、长期监测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哮喘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气道炎症会使得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进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哮喘的发病机制
1.免疫炎症机制
气道的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参与了炎症反应。当过敏原等刺激物进入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T淋巴细胞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在气道,这些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收缩,从而引发哮喘的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变化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神经调节机制
气道的神经调节失衡也与哮喘发病有关。气道存在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兴奋时会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则起到舒张气道平滑肌等作用。当神经调节失衡时,胆碱能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就可能导致气道痉挛等哮喘相关表现。
三、哮喘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喘息:是哮喘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能感觉到呼吸时气流通过狭窄气道发出的喘鸣声。
气急:患者会感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
胸闷:胸部有压迫感,感觉呼吸不畅。
咳嗽:部分哮喘患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多为刺激性干咳,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
2.发作特点
哮喘症状多呈反复发作性,与接触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作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哮喘患者喘息症状相对更明显,而成人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情况较多。
四、哮喘的诊断
1.症状和体征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症状发作的频率、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在体征方面,发作时可闻及双肺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测:在发作期,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等指标会下降;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可恢复正常。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若激发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测定FEV的变化来判断气道的可逆性。如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可诊断为舒张试验阳性。
3.过敏原检测
可以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来明确患者的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毛发、霉菌等。明确过敏原有助于患者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预防哮喘发作。
五、哮喘的治疗与管理
1.治疗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的主要药物,可分为吸入性、口服和静脉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等,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
β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和长效。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用于长期控制哮喘,但一般不单独使用,需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可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适用于轻度哮喘的控制以及阿司匹林哮喘等的防治。
2.哮喘管理
避免触发因素: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等。对于有职业性哮喘的患者,要脱离相应的职业环境。
长期监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肺功能等指标,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等工具来判断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ACT评分≤19分提示哮喘控制不佳,需要调整治疗。
教育与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哮喘知识教育非常重要,让他们了解哮喘的性质、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避免触发因素等。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哮喘的发作与心理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病情控制效果。
六、不同人群哮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婴幼儿哮喘往往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而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哮喘的喘息等症状相对更明显。儿童哮喘的治疗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控制药物,但要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地到达气道。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二手烟等刺激因素,因为二手烟会加重儿童哮喘的病情。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哮喘发作的情况,记录发作的时间、诱因等,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哮喘
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典型,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咳嗽或活动后气促等,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出现反复咳嗽、气促等症状时,要警惕哮喘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3.女性哮喘
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哮喘症状可能会有变化。在月经前期,部分女性哮喘患者病情可能会加重;妊娠期哮喘患者的病情变化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可能会缓解,有的可能会加重。在妊娠期治疗哮喘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同时,女性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情绪变化可能诱发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