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其中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我国最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人类感染多因接触这些动物及其排泄物所致。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动物体内,这些动物感染病毒后多无明显症状,但可通过尿液、粪便、唾液等排泄物持续排出病毒,形成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传染源,尤其在秋收季节,鼠类活动频繁,易污染农作物和环境;褐家鼠则是城市及农村居民区的主要传染源,与人类生活环境接触密切。除啮齿类动物外,其他动物如猫、狗、家兔等偶尔也可携带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小。
人类并非主要传染源,虽然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可检出病毒,但人传人的情况较为罕见,主要传播途径仍是接触受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气溶胶,以及被鼠类咬伤等。因此,防控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在于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减少与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