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的慢性溃疡,多数可治愈,但若出现并发症则较严重,需重视治疗。
胃溃疡主要发生在胃窦、胃角等部位,黏膜破损深度超过黏膜肌层,典型症状为周期性上腹痛,常伴反酸、嗳气。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约70%患者阳性)、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酗酒等相关。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4-8周可愈合,预后良好,不影响正常生活。
但胃溃疡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溃疡出血(呕血、黑便,出血量>1000ml可致休克)、穿孔(胃内容物漏入腹腔引发腹膜炎,需急诊手术)、幽门梗阻(溃疡瘢痕收缩导致胃排空障碍,反复呕吐),少数慢性胃溃疡(病程超过5年)还可能癌变(发生率约1%)。
判断严重程度需结合胃镜检查(观察溃疡大小、深度、是否有出血点),直径>2cm的溃疡、多发性溃疡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并发症风险更高。治疗期间需严格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胃镜(治疗后8-12周)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