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吐血的原因为胃黏膜损伤、应激性溃疡、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
1.胃黏膜损伤
急性肠胃炎时,炎症刺激胃黏膜,使其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剧烈呕吐会使胃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胃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吐血症状。老年人的胃黏膜相对脆弱,更易因炎症和呕吐而受损出血;儿童的胃黏膜也较为娇嫩,在感染或不当饮食引发急性肠胃炎时,同样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应激性溃疡
严重的急性肠胃炎可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形成应激性溃疡。溃疡侵蚀周围血管,引起出血,表现为吐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急性肠胃炎的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
3.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频繁剧烈的呕吐可使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引起出血。这种情况常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饮酒后引发急性肠胃炎并剧烈呕吐者。部分年轻人在大量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发生急性肠胃炎,剧烈呕吐时也可能出现食管贲门黏膜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