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影响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内的婴儿。其主要病因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其他病毒感染、环境与免疫因素、过敏体质的潜在影响等。
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RSV是毛细支气管炎常见的病原体,占病例的70%以上。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婴幼儿细小的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黏液分泌增多及气道痉挛,导致喘息、咳嗽等症状。
2.其他病毒感染
除RSV外,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人类偏肺病毒(hMPV)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这些病毒同样通过呼吸道传播,在免疫力较低的婴幼儿中易诱发严重炎症。
3.环境与免疫因素
冬季寒冷、空气污染、被动吸烟或人群密集环境可增加病毒传播风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免疫缺陷患儿,因气道发育不完善或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病且症状较重。
4.过敏体质的潜在影响
部分研究提示,有过敏家族史或特应性体质的婴幼儿,接触病毒后可能引发更强烈的气道高反应性,加重喘息症状,但过敏并非直接病因。
毛细支气管炎具有传染性,家长需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定期清洁玩具和用品。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紫、拒食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