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皮试阳性判断主要通过局部皮肤反应和全身症状。处理措施有脱敏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替代方案等。
一、判断
皮试后15-20分钟观察,若局部红肿硬结直径>1.5厘米,或红晕范围>4厘米,伴伪足、水疱或瘙痒感,可判定为阳性;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过敏性休克。需注意,皮试操作不规范或消毒液残留可能导致假阳性,需由医生结合过敏史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二、处理
1、脱敏注射
若患者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但皮试阳性,可采用脱敏注射法。将TAT稀释后分4次递增剂量注射(如0.1ml、0.2ml、0.3ml、0.4ml),每次间隔20分钟,逐步诱导机体耐受。此方法需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注射后观察30分钟,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终止并抢救。
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替代方案
对于过敏反应严重或无法完成脱敏注射的患者,可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TIG直接提供中和抗体,无需皮试,且作用持久(约4-5周),但价格较高且需冷链运输。需注意,TIG仅用于被动免疫,不可替代主动免疫的破伤风疫苗接种。
若皮试阳性,切勿自行处理,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或外科,由医生评估后选择TAT脱敏注射或TIG注射。注射后需保留就诊记录,以便后续伤口复诊和疫苗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