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和乙肝区别是病原体方面、临床表现方面、实验室检查方面等。
1、病原体方面
甲肝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污染的水、食物等感染。乙肝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2、临床表现方面
儿童感染甲肝后,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可为隐性感染;成人感染甲肝后,急性发病较多见,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一般病程呈自限性,多数在3-6个月内康复,极少转为慢性。感染乙肝后,部分人可为无症状携带者;有症状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肝区不适等,病情有慢性化倾向,部分患者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3、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清学检查可发现甲肝病毒抗体,其中抗-HAVIgM是甲肝早期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一般感染后1-2周即可在血清中检出,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甲肝。血清学检查包括乙肝五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
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和成人中未感染过乙肝且无免疫力者也应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