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和发热等。

1.腹泻
这是慢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多,轻者每天3-5次,重者可达十余次。粪便多为糊状,可混有黏液、脓血。黏液是肠道炎症刺激分泌增加所致,脓血则提示肠道黏膜有损伤、出血。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常伴有脓血,这是由于结肠黏膜的溃疡、糜烂导致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排出。长期腹泻会导致患者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引起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
2.腹痛
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部,也可涉及全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为腹部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腹痛一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发作,排便或排气后缓解。这是因为进食后胃肠蠕动增加,刺激病变的肠黏膜,引起疼痛;排便或排气后,肠道内压力降低,对病变部位的刺激减轻,疼痛随之缓解。
3.腹胀
患者常感觉腹部胀满不适,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的原因主要是肠道炎症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气体排出不畅,积聚在肠道内。此外,肠道黏膜炎症渗出、肠壁水肿也会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加重腹胀症状。
4.消化不良
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嗳气、反酸等。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长期消化不良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5.发热
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的原因主要是肠道炎症的毒素吸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长期低热会消耗患者的体力,导致身体虚弱。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及时就医检查,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