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为直肠出血或黏液,肛门直肠疼痛,腹泻或便秘,里急后重,腹胀、消化不良等。
1.直肠出血或黏液
这是直肠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炎症刺激直肠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严重时可能出现脓血便。黏液则是由于炎症导致直肠黏膜分泌增多而产生的,可附着在粪便表面,使粪便看起来比较黏稠。
2.肛门直肠疼痛
患者常感觉肛门或直肠部位有疼痛感,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刺痛或坠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在排便时疼痛可能会加剧,部分患者在咳嗽、下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也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直肠神经末梢以及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所致。
3.腹泻或便秘
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可为稀便或水样便。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直肠的正常吸收和蠕动功能,导致肠道水分吸收减少,蠕动加快。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便秘,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这可能是由于直肠黏膜炎症导致直肠反射敏感性降低,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
4.里急后重
患者有强烈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甚至只有黏液排出,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直肠壁的感受器,使患者产生频繁的便意,但直肠内实际并没有多少粪便。
5.腹胀、消化不良
直肠炎可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引起腹胀。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瘦等。发热一般为低热,是由于炎症的全身反应所致。长期的腹泻、食欲不振等可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