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其症状及体征有所不同。
一.上呼吸道感染
1.症状
(1)咳嗽
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由咽喉或气管上段受炎症刺激引发。病毒感染时,咳嗽通常较轻;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可能增多、变黄,甚至带有血丝。中医认为,外感邪气犯肺,肺气上逆可致咳嗽,风邪、燥邪引发的咳嗽常表现为咽痒、少痰。
(2)咽痛
咽喉部疼痛、灼热感明显,吞咽时症状加剧。病原体侵袭咽部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如果为链球菌感染,咽痛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甚至出现脓性渗出物。中医将其归为“喉痹”范畴,风热上攻咽喉可致红肿疼痛,常用银翘散等方剂疏风清热利咽。
(3)鼻塞流涕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后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流涕。初期多为清水样鼻涕,随着病程进展,如果继发细菌感染,鼻涕可变为黄色、黏稠状。中医认为,肺气失宣则鼻塞,外感风寒可致清涕,外感风热则见黄涕。
(4)打喷嚏
鼻腔黏膜受炎症或过敏原刺激,引发的保护性反射动作。频繁打喷嚏是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常见症状,尤其在病毒感染初期,鼻黏膜敏感性升高,轻微刺激即可诱发。
(5)声音嘶哑
喉部声带黏膜因炎症充血、水肿,影响振动频率与幅度,导致声音嘶哑。严重时可出现失声,多见于急性喉炎患者,常伴有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
2.体征
(1)咽部充血
咽部黏膜呈现弥漫性鲜红色充血,咽后壁可见扩张的血管网,悬雍垂、扁桃体等部位也可出现红肿。此体征是上呼吸道感染最直观的表现,提示咽部存在炎症反应。
(2)扁桃体肿大
扁桃体可出现Ⅰ-Ⅲ度肿大。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肿大超过咽腭弓但未达到中线;Ⅲ度肿大则两侧扁桃体接近中线或互相接触。肿大的扁桃体表面可能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附着,提示细菌感
(3)鼻腔黏膜充血
使用鼻镜观察,可见鼻腔黏膜呈暗红色充血,鼻甲肿大,鼻腔内分泌物增多。鼻腔黏膜充血导致鼻腔狭窄,从而引起鼻塞、流涕等症状。
(4)颈部淋巴结肿大
炎症刺激可使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触诊时可发现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质地较软,有轻压痛,活动度良好。一般随着感染控制,淋巴结可逐渐缩小。
二.下呼吸道感染
1.症状
(1)咳嗽
咳嗽症状较上呼吸道感染更为剧烈、频繁,且多伴有咳痰。痰液性质多样,细菌感染时可咳黄色脓痰;支原体感染时,咳嗽可持续数周,呈刺激性干咳;真菌感染时,痰液可呈白色黏丝状。
(2)呼吸困难
由于肺部炎症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轻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如爬楼梯、快走时感到呼吸费力;重者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喘息、胸闷,甚至端坐呼吸,需抬高上半身以缓解呼吸窘迫。
(3)胸痛
炎症累及胸膜时,患者可出现胸痛症状,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剧。如果形成胸腔积液,胸痛可能减轻,但会出现胸闷、气短等压迫症状。
(4)发热
下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出现高热惊厥。发热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较病毒感染更为持久、体温更高。
2.体征
(1)肺部啰音
通过听诊器可闻及不同性质的啰音。湿啰音(水泡音)提示肺泡或支气管内存在渗出物,多见于肺炎、支气管炎;干啰音(哮鸣音)则表明气道狭窄或痉挛,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2)呼吸频率加快
正常人静息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呼吸频率可增快至20次/分钟以上,严重者可达30-40次/分钟,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
(3)发绀
当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色改变,常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缺氧,是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加重的重要体征之一。
(4)叩诊异常
肺部炎症实变区域叩诊呈浊音或实音,胸腔积液时叩诊呈浊实音,气胸时叩诊呈鼓音。叩诊检查可初步判断肺部病变的性质与范围,辅助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