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引发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病理表现为口腔黏膜成簇小水疱破溃成溃疡,常伴发热、流涎、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一般治疗包括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口腔及给予微温或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专业医师合理选择,要考虑婴幼儿生理特点关注不良反应优先非药物干预,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且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监测口腔及全身症状。
一、疱疹性口腔炎的定义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引发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成簇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常伴随发热、流涎、烦躁不安等症状,患儿因口腔疼痛可出现拒食表现。
二、治疗方式
(一)一般治疗
1.口腔清洁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洗口腔,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防止继发感染,尤其针对婴幼儿需注意清洁操作的轻柔性,避免损伤脆弱的口腔黏膜。2.饮食调整:给予患儿微温或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等,避免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于粗糙刺激口腔溃疡部位,保证患儿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进食时的疼痛。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儿病情合理选择。对于特殊人群婴幼儿,使用药物时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溃疡加重或其他并发症表现,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疗。对于儿童患者,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加强对其口腔状况及全身症状的监测,确保治疗过程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