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由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分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发病与个人卫生用眼习惯基础疾病相关临床表现为眼睑红肿胀痛等诊断靠眼部体格检查预防要保持眼部清洁及合理用眼。
麦粒肿是由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皮脂腺(Zeis腺)受感染,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疼痛,随后形成硬结,硬结软化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色脓点;内麦粒肿是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眼睑红肿相对外麦粒肿不明显,但疼痛剧烈,病变处可触及硬结,数日后睑结膜面出现黄色脓点可自行破溃排脓。
发病相关因素
个人卫生因素:经常用手揉眼、眼部卫生状况差易致细菌感染引发麦粒肿,儿童因卫生习惯相对欠佳且眼部皮肤娇嫩,发病风险较高;成年人若不注意眼部清洁,同样易患病。
用眼习惯因素:过度用眼致眼疲劳会使眼部抵抗力下降,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人群眼部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侵袭引发睑腺炎。
基础疾病因素: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免疫功能受影响,眼部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麦粒肿且恢复相对缓慢。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初期均有眼睑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外麦粒肿先有局部红肿疼痛,后形成硬结及脓点;内麦粒肿红肿不明显但疼痛剧烈,随后出现硬结及睑结膜面脓点。
诊断方式:通过眼部体格检查即可初步确诊,医生依据眼睑症状表现判断是否为麦粒肿及所属类型。
预防措施
眼部清洁: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或脏物揉眼,可有效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注意用眼时长与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维持眼部正常抵抗力,降低麦粒肿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