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青少年中乳牙期因清洁能力差、喜食甜食等致龋率高,混合牙列期恒牙萌出有牙缝等使患龋风险显著升高;成年人中口腔卫生不良者菌斑牙石堆积增龋几率,患系统性疾病或长期服药者因机体代谢免疫等改变易引发龋齿;老年人因牙龈退缩致根面龋高发且唾液分泌减退使自洁能力减弱增龋风险。
一、儿童与青少年
1.乳牙期(2~6岁):此阶段儿童口腔清洁能力较差,多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刷牙习惯,且喜爱食用甜食、黏性食物等,乳牙本身矿化程度相对较低,口腔内菌斑易附着在乳牙表面,细菌代谢产酸侵蚀牙体硬组织,从而引发龋齿。例如相关研究显示,该年龄段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
2.混合牙列期(6~12岁):恒牙开始萌出,牙列存在牙缝等结构,菌斑容易在牙缝及新萌出恒牙表面堆积,同时此阶段儿童仍有摄入甜食等习惯,加之口腔自洁能力尚未完全完善,使得患龋风险显著升高。
二、成年人
1.口腔卫生不良者:长期未养成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习惯,会导致菌斑、牙石持续堆积,细菌不断产酸破坏牙体组织,增加龋齿发生几率。比如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的成年人,其患龋概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者。
2.患有系统性疾病或长期服药人群: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改变口腔局部环境;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等特定药物,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或口腔环境改变,进而易引发龋齿。
三、老年人
1.根面龋高发: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逐渐退缩,牙根暴露,牙根表面牙骨质矿化程度低,更易被细菌侵袭,从而引发根面龋。
2.唾液分泌功能减退:老年人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的清洁、缓冲、抗菌等功能下降,口腔自洁能力减弱,使得食物残渣等更易残留,增加龋齿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