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全面眼部检查以掌握斜视类型、度数及眼部结构状况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术中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成年配合者可选局部麻醉,于结膜表面做切口暴露眼外肌,再依据斜视情况行减弱或加强术调整肌肉长度以达矫正斜视目的。
一、术前准备
1.眼部检查:患者需接受全面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测、眼压测量、验光(明确屈光状态)、眼外肌功能评估(如采用角膜映光法确定斜视方向,三棱镜加遮盖法精准测定斜视度数等),通过这些检查精准掌握斜视的类型(如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等)、度数及眼部结构状况,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不同斜视类型及度数会直接影响术中肌肉操作方式。
二、术中操作
1.麻醉选择
儿童患者:多采用全身麻醉,因儿童配合度差,全身麻醉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避免因患儿不配合导致手术失败或周边组织损伤;成年患者:若能配合,可选用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下患者保持清醒,能及时反馈眼部感觉等情况,利于手术精准操作。
2.手术切口与肌肉暴露
医生依据斜视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手术入路,一般于结膜表面做切口,借助显微器械将需矫正的眼外肌充分暴露,此过程需精细操作,避免损伤眼外肌周围丰富的血管及神经,以防出现出血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肌肉调整操作
减弱术(如肌肉后徙术):将肌肉从附着点分离,而后把肌肉向后移位并固定于新位置,通过改变肌肉长度来减弱肌肉力量;加强术(如肌肉缩短术):是将肌肉缩短后再固定,以增强肌肉力量。对于水平斜视,常涉及内直肌或外直肌的调整;垂直斜视则关乎上直肌、下直肌等的操作,肌肉调整需严格依据术前测得的斜视度数精准实施,例如依据三棱镜检查所得斜视度数确定肌肉后徙或缩短的具体长度,从而达成矫正斜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