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唇炎假膜表现为唇部有白色或灰白色不易轻易擦去的膜状物伴红肿瘙痒脱屑等,常见白色念珠菌等引发,诱因有局部潮湿、长期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长期戴不合适义齿等,可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诊断,治疗要去除诱发因素并依真菌种类选合适局部抗真菌药物兼顾特殊人群安全性。
一、真菌性唇炎假膜的特征
真菌性唇炎假膜表现为唇部出现白色或灰白色膜状物,质地有差异,部分附着较紧密,不易轻易擦去,常伴随唇部红肿、瘙痒、脱屑等症状,其形成是真菌在唇部定植增殖后产生的相关物质积聚所致。
二、引发假膜的真菌相关因素
常见引起真菌性唇炎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等,诱发因素多与局部环境有关,如唇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长期使用抗生素致口腔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如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等)、长期佩戴不合适义齿致局部环境利于真菌滋生等,这些因素会促使真菌在唇部繁殖并形成假膜。
三、假膜的诊断方法
(一)真菌镜检
取唇部假膜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菌丝或孢子,若发现相应真菌结构,提示真菌性感染可能。
(二)真菌培养
将假膜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可明确具体致病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患者唇部临床表现综合判定是否为真菌性唇炎假膜。
四、治疗基本原则
(一〕去除诱发因素
保持唇部清洁干燥,如用温和清水轻柔清洁唇部;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等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的药物;对于佩戴义齿者,需确保义齿清洁合适,减少局部利于真菌滋生的环境。
(二)局部抗真菌治疗
根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局部抗真菌药物,不同特殊人群需考量药物安全性,如儿童应优先选择温和且经临床验证安全的局部抗真菌制剂,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以患者舒适度为用药标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局部抗真菌措施来消除假膜及改善唇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