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防护与处理包括:发生后首要避免冻伤部位再接触寒冷,保持局部干燥,儿童、老年人要特别注重易冻伤部位保暖;出现红肿时用38至42℃温水浸泡复温,儿童需家长监护,老年人要精准把控水温浸泡情况;冻伤部位用温和清水轻柔清洗擦干,避免刺激,儿童防擦伤、老年人防破损感染;若破溃遵医嘱用外用药物,儿童用此类药遵儿科原则,老年人用药需结合自身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
一、非药物干预为主的基础防护与处理
1.保暖防护:冻疮发生后首要避免冻伤部位再次接触寒冷环境,及时为患者增添保暖衣物,保持局部干燥。对于儿童,因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需格外注重手部、足部等易冻伤部位的保暖,可通过穿戴合适的保暖手套、袜子等实现;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保暖时除全身增添衣物外,局部冻伤部位的保暖也需加强,例如使用保暖护具。
2.复温处理:当冻疮部位出现红肿等表现时,可采用38~42℃的温水进行浸泡复温,浸泡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防烫伤皮肤。儿童复温时家长需密切监护水温及浸泡时长,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因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精准把控水温与浸泡情况。
3.局部护理:冻伤部位清洁宜用温和清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后轻轻擦干保持局部干燥。儿童皮肤娇嫩,清洗时动作务必轻柔,防止擦伤皮肤;老年人皮肤脆弱,同样要留意护理力度,且需避免搔抓冻伤部位,以防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二、药物干预的谨慎应用
若冻疮部位出现破溃等状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如肝素钠乳膏等,但儿童使用此类药物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严格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引发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药物时也需谨慎评估,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及药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