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分为全身、局部及手术,全身治疗依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敏感抗生素并顾及不同人群禁忌,通过支持疗法保证患者营养摄入与水电解质平衡以增强抵抗力;局部治疗早期行物理治疗促炎症区域血液循环,用抗菌漱口水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手术治疗局部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切口遵循引流通畅等原则,严格无菌操作且术后加强引流创口护理观察引流情况。
一、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为混合感染可选用广谱抗生素,通过静脉给药等方式保证药物有效血药浓度以杀灭病原菌。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人群特点,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有特定禁忌的抗生素,孕妇则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种类。
2.支持疗法:保证患者充足营养摄入,对于不能正常进食者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补充营养物质,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感染控制,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更需注重营养及水电解质的维持情况,调整支持治疗方案。
二、局部治疗
1.物理治疗: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方法,促进炎症区域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散,需注意根据患者局部皮肤状况及耐受程度调整理疗的温度、时间等参数,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2.口腔清洁:使用抗菌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抑制感染进一步扩散,特殊人群如儿童可能需家长协助进行口腔清洁操作,确保漱口效果。
三、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当局部脓肿形成时需及时切开引流,切口选择应遵循有利于引流通畅、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及面部表情肌等重要结构的原则,例如颌下间隙感染切口多选择在下颌骨下缘下1.5~2cm处,呈弧形切口。手术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二次感染,术后需加强对引流创口的护理,观察引流物的量、性质等情况。